<<  < 2013 - >  >>
1
2 3 4 5 6 7 8
9 10 11 12 13 14 15
16 17 18 19 20 21 22
23 24 25 26 27 28 29
30




谁折断了学生的想象的翅膀

——谈教育中教师的“引导”

作者:孟廷鲜

大凡读过《山海经》的人,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为那里面精美和哀婉的故事所吸引、打动。我在读小学时偶尔拜读过一本破旧得残缺不全的《山海经》连环画册,曾为之动容,念念不忘许久。时光荏苒,虽已近耄耋之年。但任然是痴心不改,只不过不再是仅仅对故事本身情节着迷,而更多的是对编者的充满瑰丽的超前想象力所折服。许多故事在那时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,可毕竟有少数的奇异天才们敢想,能想。那时也许就是一种幻想。可是时至今日证实那许许多多的貌似胡思乱想的东西,今天居然都是可以实现的,并非只有神话故事中才有的。像《嫦娥奔月》、《后羿射日》《精卫填海》《夸父逐日》。。。等等,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讲并非神话,也不是什么想象的东西,人们早就可以“登月”“移山填海”了,就连那《封神榜》中的“土行孙遁地”在今天也不算什么登天难事,别说“遁地”就是“遁海”也非什么天大的事。

事也,时也,至今日,科学的发展几乎让人无法想象,教育也是所谓“水平空前”。可让许多人迷糊的是:人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却是让人吃惊的“退化”,似乎是生活太现实了。人们已经失去了想象空间。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“胡思乱想”一回,许多学生居然不会展开他们那不可估量的想象力来“胡思乱想”一把,逼急了的应付也只能让老师吃惊不已:孩子们怎么啦。现实的许多“功利主义”教学模式,从学生的懵懂之年就已经开始摧残可怜的孩子们的想象力,让他们不能想象不会想象,不敢想象,因为他们只能按照老师们的所谓引导去“模式化”想象和思维。失去想象力的人是可怕的,没有想象的人活着就只能够万事要么“从众”要么“跟着感觉走”。抬眼看看社会上那些所谓的“砖家”们,导演们吧,这些所谓时代精英也没有能够像我们的老老祖宗那样,整出点像样的“超前想象”,不外乎整出个什么“灰太郎。。。”之流,“国人”竟然大呼“奇迹”,真有些让人郁闷。可见,不仅是如今的学生还是国人中的那些所谓“入流”的精英,想象力之烂是会气死祖宗的。这些现象在很多程度上受制于教育中教师们的被动的引导,尤其是为了应对考试而不得不做的解题引导,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。为了少数学生的“高升”,老师们只得牺牲大多学生的机会和利益,不得不以应对“考试”为首要目的,明明知道此事不可为,却还得为之。毕竟今日的国人太现实了,金钱的魅力太强了。往往“唯利是图”的人是很难想象出什么像样的东西。看看老外们今日那些火爆的“科幻”片吧,再与中国老祖宗的奇美的想象比,显然逊色,次多了;但与国人比,怕还是要略高一点,难道中国人想象力真的退化到不堪地步了吗?

从孩子抓起吧,别把孩子们的想象力扼杀在摇篮里,教师们上课时多想一想孩子们的成长健康,多点发散性的思维,多一点“一箭多星”,少一些所谓的唯一答案、真确的答案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类发言多一些慎重的评点,不要动辄整一些教师的个性评点,好的教师往往在对学生学习评点上是不讲个人性格的,许多时候是要多发现学生思维优势的。然而国人喜好打击另类久矣,包括思维领域。正如“南辕北辙”故事反应的那样,这个成语在常规意义上大众是熟悉的,可当你换一种思维,你会发现:想到南方楚国去的人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想象和智慧的先知,因为只有知道和明白地球是圆的的人才可能有这样的想象。试想一下,如果当时的人懂得这一点,并且不是嘲笑他,而是去前赴后继的加以求证。也许不用等到“麦哲伦和哥伦布”就让中国人发现了“新大陆”,可实际呢,自以为是的世人却把别人的智慧当做愚蠢,世世代代以为笑柄,岂不悲哀。

总的来讲,个体的人得有个性的发展,不要事事都得“切一刀”能高分的好,不适应高分的另谋高就,别总想让学生一条道到黑,兼学别样吧。这样,也许好些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2.初冬于雁门中学

  • 标签:想象和翅膀 
  • 发表评论:
    天涯博客欢迎您!